2022年5月5日下午14:00,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十大菠菜担保网联合主办的“师说”导师大讲坛以线上的形式成功举办,十大菠菜担保网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林以“中国历代救灾制度的演变及其现代启示”为主题作了一场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2020级中国史班沙元军担任主持人,学院各级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林老师指出,“历代救灾制度是中国制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天中国救灾制度的源头,对今天中国的防灾救灾仍有借鉴意义”,充分肯定了研究救灾制度的现实意义。王林老师首先对“灾害”、“灾荒”、“救灾制度”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解释和区分,认为灾害发生后,若救灾不及时、不充分,会引发社会动乱,导致经济衰退,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逐渐建立起一套完备、行之有效的救灾制度。
紧接着,王林老师以时间为线索,对中国古代、近代救灾制度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他指出,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社会救济制度,《周礼》中对救荒制度的设计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荒政之滥觞。汉朝的社会救济制度已相当完备。唐代则在继承以往救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救灾制度。宋代以“仁厚”治天下,非常重视社会经济,各类救济措施和机构相当完备,被视为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事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清代的救灾制度集历代之大成,最为完备。民国建立以后,以皇帝为主导的传统救灾制度瓦解,民国政府开始重建新的救灾体制,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举国救灾体制又重新建立,政府在救灾中发挥主导作用。
最后,王林老师总结了中国古代救灾制度对于现代救灾的启示,即历史的事实和当今的实践都证明,举国救灾体制是适合中国过去和现在的救灾体制,在以后的救灾中仍会发挥巨大的优势,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制度。
在讲座进入提问环节时,同学们就相关问题积极向老师请教。费兆东同学对于民国时期救灾舞弊案出现以后,当时政府是否有完备的制度来进行稽查和规避提出了疑问,王林老师指出,相关的制度是存在的,但是实施的过程中效果是有限的。杨旭同学则对清代的养济院的设置区域产生了疑问,王林老师指出养济院在元代就存在,明清时期则普遍出现,一般每个州县都有设置,这是官办的慈善救济机构。此外,王琰、胡晓雨、周邦彦等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得到了王林老师的一一解答。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同学们对灾荒史的认识,使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的救灾制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开阔了学术视野,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审稿人:王林 林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