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下午2点,十大菠菜担保网在崇德楼326教室顺利举行了“书芳未远”第14期读书会。此次读书会讨论交流的著作是意大利学者卡洛·金茨堡的《奶酪与蛆虫》,该书是一部公认的微观史学典范之作。书中主要围绕着16世纪发生在弗留利磨坊主身上的一场宗教审判,介绍了主人公梅诺基奥的思想和观念。作者利用这些案卷,探究了梅诺基奥思想的形成,并挖掘梅诺基奥的微观维度和更大语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扩展到对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讨论,描绘欧洲宗教改革背景下的宏大历史画卷。本次读书会围绕着《奶酪与蛆虫》的作者与具体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首先,引读人李伟笑对指导老师盖志芳的到来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对《奶酪与蛆虫》的内容做了简单的介绍。随后,五位与读人自由分享了自己在阅读该著作时的认识和体会,盖志芳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并对同学们在阅读时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杨旭同学认为,主人公梅诺基奥之所以被时人视为“异端”,产生各种奇异的思想,是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宗教改革的影响、各种思潮在磨坊交织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杨旭同学关注到了此书中的另外一个主题,即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间的碰撞。通过梅诺基奥、斯科利欧、皮吉诺这三个人物,折射出当时下层文化与上层文化的博弈。杨旭同学还认为,虽然梅诺基奥的是典型的上层文化对下层文化的抹杀,但不能否认,“无论是中世纪还是中世纪之后的高雅文化,相当一部分存在着大众根源”,可以说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是双向进行的。
白景旭同学也关注到了此书中表达的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间交流、碰撞的主题。同时,白景旭同学对本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本书采用的是“事件路径”的研究方法,卡洛·金茨堡通过分析诺基奥判例这一事件,窥视事件背后所展现出的“结构”,即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调整,从而体现出了“事件路径”的研究特点。虽然《奶酪与蛆虫》一书存在一定的不足,因为它耗费大量笔墨去梳理事件本身,而事件背后的“结构”却仅在书尾蜻蜓点水的带过,稍显遗憾,但本书作为微观史学的开山之作,也不应对其太过苛责。
与读人安子涵从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首先是梅诺基奥的人物命运,根据梅诺基奥在审判过程中的表现以及16世纪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人物最终的悲惨结局。其次是对微观史学的几点思考。在本书作者金茨堡看来,微观历史重视“那些被迫害的和被征服的人”,而这些人“被许多历史学家视为边缘人物而不予理睬,甚至通常全然无视”。《奶酪与蛆虫》这本书作为微观史学的典例,它书写的是普通人的历史。作者在书中分析这个小磨坊主怎样理解那些文本,从而能够通过研究这样一个在历史上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建构一个小磨坊主的心灵史,并由此去解读当时的社会、宗教和文化,展示当时意大利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随后,王思琪同学代窦皓宇同学分享了此次的读书感悟。窦浩宇同学认为,本书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能够体现“受限”二字。一是受限的思想,二是受限的权力。个人不能超脱其所处的时代,主人公梅诺基奥一系列的反叛行为,离不开当时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大背景,独特的宗教法庭审判制度赋予民众权利,但权力使用又受法庭约束。梅诺基奥每次接受审判,都由书记员旁听并全程记录,记录结果接受罗马最高宗教法庭复核,法庭极力保障案件审判的公正性。但是,在第二次审讯的过程中,法庭为了得到真实结果,又不惜对梅诺基奥施加刑罚。施加刑罚的做法违背了梅诺基奥的个人意愿,也不能保证所获结果的正确性,法庭上梅诺基奥拥有的只是有限的权利。
最后,王承红同学分享了对“微观史学”几点思考。首先微观史学的特点是“以小见大”,那么是否所有“以小见大”的著作是否都可以称之为微观史学?其次是关于材料的真实性与代表性问题。研究被支配阶级的历史,他们的文化往往是口头的,与他们相关的书面材料是被书写下来的。这些书面材料往往带有明显的“过滤”痕迹。并且,以“小人物”的经历去反映整个社会的文化,这类“小人物”的经历又有多少代表性呢?
针对各位同学的发言,盖志芳老师做了总体的评价,认为同学们既能认真的分析文本内容,又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分析写作手法,这是十分值得赞赏的。接着,盖志芳老师从微观史学、史料的运用与解读、史料的分析等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首先什么是微观史学?大致来说,微观史学的界定有三种,一种是相对于“宏观来讲”,微观可以是“小时段”、“小人物”、“小空间”,通过对“小时段”、“小人物”、“小空间”详细的、具体化的研究,就是微观史学。第二个“微观”的含义指的是“下层社会”,这里的“微观”不是“小”,而是指相对于“帝王将相史”、“精英史”来说,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下层社会生活史。第三个“微观”指的是“微观研究方法”,是一种放在显微镜下“抽丝剥茧”的细微的研究。《奶酪与蛆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其次是史料的选择与运用的问题。卡洛·金茨堡史料的运用为我们研究微观人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卡洛·金茨堡不同于其他学者对档案卷宗的运用,他从档案卷宗中找寻小人物的语言,获得他们的想法,从而了解社会底层人物的心理活动。最后是关于史料的分析。在获得史料之后,首先要对史料的真实性加以甄别,文字史料在形成的过程中本身就带有主观性,我们只能理性的对史料进行分析,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我们常说让史料“开口说话”,这所说的并不是对史料的简单罗列,而是分析史料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此次读书会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与会者各抒己见,在思考中提出疑问与见解。本次读书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同时,此次读书会是本学期的第一场读书会,是历史学院又一次学术探讨的良好开端。相比于上学期,我们举办读书会有了更加丰富的经验,书目选择也更加科学系统。研史以求真,读书会使同学们触摸治史之脉络、体会治史之精神,从而从中受益匪浅,让我们期待下学期读书会的精彩纷呈!
审核人:鲁法军 魏宁 蒋艺